【in 在一起】圖解閱讀與科技輔助的硬融合

澎湖這一場研習對我來說真的是個大挑戰。近兩年在夢N的研習分享過兩個主題,每個都是三小時的課程,但這次要負責一天六小時的課,老實說,真的有點傷腦筋。
『兩個主題各講三小時不就好了,有什麼困難的?!』
原本我是這麼想的,不過,就在回頭檢視這兩份曾經講過的簡報時,隱約感覺這兩個各自獨立的主題好像也可以融在一起。
到底該怎麼融在一起呢?看著這兩份簡報的首頁,我突然想到研習時前輩們一直提到的觀念:重點不是 iPad 或是用了多少個 App,課程才是教學的重點。就如同簡報首頁上所寫的,科技是站在『輔助』的角色。想通這點之後,我便決定以圖解閱讀為主,科技為輔的方式,讓他們兩個 in 在一起來進行這次六小時的研習課程。
▲ 澎湖加強版(看得出來有不一樣嗎?👀)
▲ What Is the SAMR Model?
雖然是以圖解閱讀為主,科技為輔,不過,我還是以科技咖的 SAMR Model 作為研習的開場,目的是想讓來參加研習的老師們心裡先有個底,究竟這些所謂的『科技』是否有可能替自己的教或是學生的學帶來哪些正向的變化。 還有,隨著教育前瞻經費的投入,教室將有許多新角色進駐,如大尺寸的觸控電視,平板電腦,無線網路...等等,老師們該如何面對這些突然出現在教室裡的硬傢伙,讓他們成為教學上的好工具,好夥伴呢?
▲ SAMR Model (圖片來源
簡單介紹完 SAMR Model 之後,接著才進入正題。隨著課程的進行,刻意安排不同的科技咖輪流登場,如利用 airdrop 將各類的素材(照片、影片、網站)派發出去,老師們根據任務需求將成果完成後回傳,再利用 airplay 投影至大螢幕。
▲ 用『照片』的標示,編輯 Storyboard
▲ 將紙本學習單數位成互動式的 liveworksheets
以 plot diagram 為工具進行課文故事摘要。完成紙本學習單後,再利用 clips (可立拍)將課本的動畫剪輯成摘要、並錄音配字幕,然後上傳至 seesaw 數位學習檔案平台。
▲ A Story of the Chinese Zodiac
先以比較傳統的方式完成任務後,接著再把科技咖召喚出來。老師們先後親自實作後,再以 SAMR Model 來思考討論科技能扮演的角色。 
▲ 這次登場的科技咖們
正題結束後,利用所剩的一點時間,改編 Apple Professional Learning Specialist 高教及中小學校教育講師 Sango 曾經在 iPad 種子教師研習時用過的 Quizlet 字卡,來跟老師們介紹這台陪了我們研習一整天的 iPad。
既然 Quizlet 都登場了,最後當然就是以緊張刺激的 Quizlet Live 來替這次六小時的澎湖加強版研習,劃下很硬、很 in 的句點。😆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