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佳音翰林第五冊 Unit One Reading: A Letter to Grandma
開學囉! 也該是時候來替雜草叢生的部落格鋤鋤草了。佳音翰林版這一課的主題為美濃紙傘,我利用它做了兩個小活動。這一篇先來記錄一下跟文體 Recount 有關的遊記仿寫活動。
教學流程:
1. 一刀兩斷: 同學閱讀完第一段之後,請他們把這一段文章一刀兩斷切成兩個部分並且解釋原因。這個暖身題不難,同學都可以根據主題分成兩個部分: 一個為問候,另一個部分為美濃遊記。
2. 三刀四斷: 簡單說明書信開頭問候的部分後,接著請同學繼續閱讀第二部分美濃遊記,並且要把它砍三刀切成四個部分。經過前面的暖身題,同學已經知道可以根據主題來下刀,但是接下來這一段的主題就是美濃遊記,到底要如何下刀? 這對於從來沒有學過文體概念的學生來說有點困難,所以在他們下刀前我給了一個提示: 時態。請同學根據動詞時態來下刀。換句話說,時態轉變的部分就是要下刀切開的地方。有了這個提示後,同學隨即扮演起外科醫生,拿起他們的手術刀,尋找可以下刀的地方。
3. What is it about: 同學是根據時態來下刀,而非主題,所以當他們下刀完把這段遊記切成四塊後,我反過來問他們每個部分主要在描述什麼?
第一部分開門見山交代人事時地物;
第二部分介紹美濃。「為什麼這部分要換成現在式?」
「第三部分為什麼又要改成過去式?」
「最後一部分用現在式跟現在完成式描述什麼? 」(I like..., I want...)
經過這樣的討論與問答,同學對於 Recount 應該有了初步的認識。
4. 黏在一起: 除了每一小段的主題外,我也丟了問題詢問同學縱向的連結。第一段與第二段的連結是什麼? 剛開始同學都還摸不著頭緒,所以我請他們回到課文中仔細閱讀第一小段跟第二小段,並標示出什麼概念或是關鍵字是第一小段跟第二小段都有提到的? 同學根據提示很快就可以找出連結的關鍵字 Meinong 美濃。同理,請同學把第二段跟第三段的關聯找出來。利用這樣的練習來跟同學說明這就是為什麼文章通順或是不通順的原因之一。
5. 遊記仿寫: 講了這麼多,最後當然要請同學練習囉。既然暑假剛結束,所以我請同學仿這段課文寫一段遊記。我事先在 Seesaw 網站做好簡單的四格模板,同學點選 Activities 後就可以運用在課堂上所學到的 Recount 結構來撰寫一段他們的遊記(錄音額外加分)。
1. 雖然國中會考不考寫作,但文體的概念也可以幫助同學在閱讀時抓重點以及預測接下來的內容。
2. 第一次當專任,作業量從一個班暴增三倍,就像振興三倍券一樣。還好 Seesaw 的 Activities 可以自動記錄作業繳交情形,不用一個一個登記,減輕不少負擔。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