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的研習首發就獻給由大學同學子斌教授所主持的『國民中小學部分領域課程雙語教學實施計畫-本土雙語教育模式之建構與推廣』的雙語種子教師們。
這是一場讓我帶著焦慮從 2024 跨到 2025 的研習,因為這場研習的對象是一群超級優秀的種子老師:有地方輔導群的輔導員;有教案得獎的常勝軍;有教師刊物的封面人物;有作品獲選成為年曆的老師;更有已經出過數本教育及雙語課程相關書籍的作家老師。面對這一群金光閃閃的雙語種子教師,研習內容的設計著實讓我一夜白了頭髮?!
既然研習課程是聚焦在 AI 輔助雙語課程設計,所以研習內容的設計就以 AI 為主軸進行設計。
研習流程:
1. 自我介紹:除了傳統的自我介紹,我還運用 AI 工具(Perplexity、NotebookLM、Canva、CapCut)製作了一段影片,讓 AI 來介紹我自己。
2. Is This Me: 接著請研習的老師們 Check in,使用的工具是 Padlet 的 sandbox。我把從經由 Perplexity 所搜尋到的個人資訊以及利用 ChatGPT 所繪製的圖片製成簽到工具,請老師們找到符合自己的描述。
3. Two Truths One Lie: 設計了一個 Two Truths One Lie 的活動,讓老師們實際使用 Perplexity 來搜尋關於自己的資訊,並從搜尋結果中擷取兩真一假的訊息張貼在 sandbox 的模板上。藉由這個機會實際體驗 AI 搜尋工具跟現在慣用的 Google 搜尋有什麼不一樣。
接著請老師們移動魷魚遊戲娃娃至他們認為的錯誤訊息。接著再請老師們一一解答,並說明錯誤訊息的來源,藉此讓大家了解大 AI 時代可能會發生的風險,例如錯誤訊息以及其產生的可能原因。
4. 雙語課程設計:這一部分本來是預計利用 ChatGPT 或是 Claude,但是擔心免費版本會無法跑完所有的指令,因此改用 NotebookLM。雖然 NotebookLM 的強項是強大的資料分析能力,不過經過幾次測試後,發現在教案設計的能力也挺不錯的,雖然創意可能不像 ChatGPT 那般奔放,不過還是夠用的。況且 NotebookLM 目前的免費版最多可達 100 個筆記本,每個筆記本最高 50 筆來源,每筆來源可達 50 萬字。所有使用者每天最高 50 筆對話查詢及生成 3 部語音摘要,額度足夠撐起大量的附件以及這次研習的需求。
在提示詞的設計上,除了學科相關的提示詞以外,也加入與英語相關的提示詞,尤其是在語言鷹架的部分,藉由不斷重複,句型鷹架,範例句子以及使用情境,希望 AI 生成的結果,可以盡可能的協助老師們在雙語課堂上提供足夠的支持來幫助學生使用雙語來表達。
5. 雙語教案機器人:除了利用提示詞進行雙語課程設計以外,也讓老師們試用 ChatGPT 的雙語教案機器人,體驗看看兩者的異同。
6. AI 簡報:AI 簡報的部分則是規劃了 Gamma 與 Felo。不過,因為時間沒有掌控好,這兩個 AI 工具只能在研習尾聲匆匆帶過。
7. 雙語先鋒:研習最後則是以這部利用 Felo、NotebookLM、Descript、Google AI Studio 以及 CapCut 所製成的影片向這一群台灣雙語教育的先鋒致敬。
小省思: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