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週介紹南非廁所悲劇後,這週進入實際行動階段。這堂課的重點是讓學生透過 AI 機器人的幫忙(EdCafe),撰寫寫信馬拉松的草稿。
教學流程:
1. 暖身:記憶力測試
一上課,先用一個簡單的問題『上禮拜的課程你記得多少?』來開場。沒想到,立刻有同學回答:有一個小男生掉進馬桶裡死掉了。看來,學生的確有掌握這次課程要談論的主要事件。不過,為了喚起更多的細節,於是在黑板上寫下六個疑問詞(Who, What, Where, When, Why, How),並把學生的答案寫在黑板上。透過這個簡單的疑問詞整理,回顧上一堂課所談的這起悲劇。
2. 活動回顧:寫信馬拉松的意義
在開始動筆前,我再次介紹了「寫信馬拉松 (Write for Rights)」這個活動,並補充這是在我們學校推行超過 10 年的活動。接著秀出過去學長姐的作品,包括 2020 年與 2021 年的成果。我特別指出一張寫著阿拉伯文的明信片説當時這位同學是用 Google 翻譯後,然後像畫圖一樣把文字描上去。我想強調的是:用什麼文來從來不是最重要的,圖畫、中文、英文都可以。重點是你想藉由這張明信片表達什麼?
接著,播放一段人權捍衛者開箱來自台灣的明信片的影片,讓學生能夠更進一步地感覺到這薄薄一張明信片真的有可能變成自己以及別人的人生大事:
『60萬、100萬封明信片所造成的壓力一定夠大。雖然100萬當中一定不缺你這一張,但如果你可以成為這100萬當中的其中一份子,搞不好你就真的成為了某些人當中的人生大事。』
然後跟學生提到,所有參與這項計畫的人,最後都可以收到一張來自於國際特赦組織的行動參與證書,藉此讓學生知道:不是要等到成為什麼總統或是誰才可以去做一些幫助世界的事。有時候會覺得世界離我好遠,但其實他就在我們身邊。
3. 案例影片:深入 Unecebo 的故事
播放利用 NotebookLM 製作的影片『他在應當安全的地方失去了生命』,讓學生開始動筆寫信前能夠了解這次聲援的主題。
4. 行動的兩條路:支持與問責
看完影片,我向學生說明了這次的兩個行動方向:一個是像 Unecebo 的家人表達支持,讓他們知道自己不孤單;另一條路是寫信給南非的「基礎教育部部長」,要求他們加快調查。
5. 搭鷹架:學習單
發下學習單讓學生可以在正式寫明信片前可以先打個草稿,並簡單說明撰寫的內容會因對象而略有不同。如果要寫給部長:要用比較嚴肅正式的語氣,上面有「事實說明」跟「訴求結論」的引導;如果要表達支持就會比較軟性一點。
6. AI 小助教登場:Edcafe
這是第一次在寫信馬拉松的課程中引入 AI 來輔助學生,使用的平台是 Edcafe,號稱是教育版的 ChatGPT。我是先在後台設定兩個 Chatbot:一個是協助寫信給執政當局的,另一個是協助寫信給當事人或其家屬的,兩個機器人的資料庫裡都有今年寫信馬拉松活動的完整九個案例資料。
兩個機器人的設定大致相同,都不會直接提供學生答案,而是透過提問引導學生把想法說出來,機器人會協助將想法轉換成英文句子。稍微不同的地方是,寫信給執政當局的機器人會先用 ORID 的架構引導學生回顧事件,接著再用 Point, Evidence, Explain, Link 的架構協助寫明信片。而寫信給當事人的機器人是用 OREL 架構來收集學生的想法,然後以 Heart, Empathy, Admire, Light 的方式產出明信片。
在學生使用 AI 的過程中,我則是來回巡視,觀察他們如何與 AI 互動。即使已經在課堂上提過多次,當被 AI 詢問:你選了哪個案件?還是有學生霧煞煞,不知道要聲援的事件是哪一個。當然也有溝通順暢,順利完成草稿的。
7. 草稿完成與收尾
這堂課約45分鐘,扣除前面的回顧、影片、說明,學生實際使用 AI 的時間大約20分鐘左右。後台分析大約有四成左右的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寫出完整的草稿,這是過去從未發生過的事情。沒有完成的學生就當作回家作業,繼續跟AI小助教聊天來完成草稿。雖然對老師來說不能說是輕輕鬆鬆,但至少是從從容容,游刃有餘的完成這一堂課。
下一堂課:廁所小體檢
教學小省思:
Edcafe 的聊天機器人有個好處,老師可以在後台看見所有使用者與機器人的聊天記錄。不僅如此,系統還會根據聊天歷程生成簡要的報告,包含參與度以及進展、挑戰與建議。
從紀錄上不難發現,學生與 AI 互動的能力差異很大。有些學生很快就能產出內容,有些則需要更多引導。
我讓 AI 分析所有的聊天記錄並提供整體評價,雖然還有許多可以改進的地方,但整體而言是正向的。看來,我可以更勇敢地往 AI 輔助學生學習的路上前進。
.jpg)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