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前三堂課: Unecebo 的故事、AI 協助的倡議信寫作、對 SDG 4a 的理解,這一堂課學生要親自走進「現場」,用自己的五感,好好觀察他們天天使用的學校廁所。
教學流程:
1. 跟安心雅說再見:
一開始即跟學生坦白說明,上一堂課的廁所檢核項目分類活動無法順利進行,其中一個因素是出在課程設計上。因為刻意要用「安心雅」這個諧音梗,導致分類的標準模糊不清,進而影響同學們可能無法清楚判斷。所以,這一堂課的廁所實地訪查,我們不會有「安心雅」隨行。
2. 勤前教育
跟安心雅說再見,廁所檢核回歸 SDG 4A 細項目標的精神:建立及提升適合孩童、身心障礙者以及兩性的教育設施,並為所有的人提供安全的、非暴力的、有教無類的、以及有效的學習環境(Build and upgrade education facilities that are child, disability and gender sensitive and provide safe, non-violent, inclusive and effe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for all)。接著,帶著同學快速瀏覽所有的檢核項目,進行實地訪查前的勤前教育。
3. 抽籤
班上學生總共分成 10 組,每一組三個人一同檢核三年級教學大樓各樓層的男女廁所以及就近的無障礙廁所,各組要檢查的廁所以抽籤方式決定。
最初的規劃是每一位學生負責不同面向的檢核項目,但經過上一堂課的教訓後,改由三人共用一台平板一起檢核所有項目,並在 Google 表單上紀錄檢核結果。
為了預防在校園走動時,網路突然發生異常,導致無法在 Google 表單上作答的窘境,各組除了一台 ipad 以外,也攜帶一張紙本檢核表以備不時之需。
4. 實地訪查
一切都準備就緒後,學生們就到指定廁所進行檢核,限時廿分鐘。
「老師,那個門關上是顯示綠色,打開也是綠色,這樣要打幾分?」學生問。
「你是檢核的人啊。」我說。「看你要從什麼角度去評分?如果你今天是外面的使用者,看到這個狀況,會不會對你造成困擾?明明門鎖亮綠色,你敲門,裡面卻有人在?!如果你是裡面的使用者,明明鎖了門在上廁所,外面怎麼還有人要敲門,你會不覺得尷尬?」
5. 數字說什麼?
廿分鐘不到,已經陸續有小組完成檢核回到教室。有少部分小組遇到設備及網路問題。幸好,當時有讓學生攜帶紙本評分表備用。他們回到教室後,就將紙本上的評分結果轉成 Google 表單送出。
學生都回來後,我先做了一個調查:「你覺得我們學校的廁所有比南非廁所還要好的舉手?」全班舉手。沒有懸念。然後繼續問:「雖然比南非好很多,但是有沒有更好的空間呢?」不是要學生覺得「台灣很棒,我們很幸福」就結束了。而是要他們知道:即使在相對良好的環境中,是否仍然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呢?
接著開啟 Google 表單的回覆結果,帶著學生快速瀏覽同學們 10 間廁所的檢核結果。遇到分數極端低的就請該組學生大致描述所看到的狀況。舉例來說,在地板狀況,有一間廁所只有一顆星,原來是廁所的地板積水嚴重,有摔倒的危險。
「這個要立刻跟總務說!」
這個一顆星,不能被忽視。
瀏覽到包容類的無障礙友善時,分數異常的低。這個狀況在我的預期內,於是我特地停在這邊詢問學生:這邊的分數特別低,為什麼?
有學生立刻回答我:我們檢查的廁所沒有坡道。
接著我詢問抽到無障礙廁所的兩個小組,他們所選擇的就近的無障礙廁所在哪裡?
其中一組回答:「對面三樓。」
我接著詢問學生:「對面三樓。所以也就是說,有可能他必須推著輪椅到對面三樓才能找到無障礙廁所?想一想,從你們教室,一個坐輪椅的人,他要到對面三樓,他必須花多少時間?」
另外一組回答說他們檢查的無障礙廁所在對面一樓。
於是,我也接著詢問:從你們教室到對面一樓該怎麼過去?其中一段看起來沒有走廊遮雨,下雨天時該怎麼辦?剛剛也有同學提到,目前靠近我們的廁所沒有任何斜坡,沒有辦法推著輪椅上去。即使有辦法,説不定門也還不夠寬...
6. 課程預告
剩下的課堂時間不足以進行更多的討論,況且數據也還沒經過整理。於是先跟學生預告下一堂課我們將會仔細看看這些數字以及這些數字告訴我們什麼樣的訊息。
【2025 Write for Rights】Part 2: AI 小助教幫助我從從容容、游刃有餘
【2025 Write for Rights】番外篇:不用喝咖啡就可以全天候工作的 Edcafe 聊天機器人










留言
張貼留言